您所在的位置: 南平文明之光 > 文明聚焦 > 正文
南平:唤醒城市“夜活力”

2025-10-24 18:41:26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我来说两句
 

10月17日傍晚,夕阳刚隐入延平区的山边,南纸1958创业园的老厂区突然热闹起来——“周末美食集市”正式开市。

曾沉寂的厂区里,串串彩灯缠绕着老式厂房的钢架,红、黄、粉、蓝各色摊位沿主路整齐排开,像一条流动的彩色河流。老厂房墙上的工业风墙绘,与闪烁的灯光、醒目的摊位招牌叠在一起,撞出强烈的视觉火花,不少寻觅美食的市民刚走进园区,就忍不住掏出手机:“这场景太出片了,先拍张打卡照!”

空气中,烤串的焦香、烤生蚝的鲜气,混着手打柠檬茶的清爽在夜色里漫开。几位头发花白的退休老工人坐在厂区的旧长椅上,看着往来的人群笑着念叨:“以前这里满是机器声,现在满是人语声,反倒更亲切了!”曾一度冷清的园区,此刻又变回了记忆里热闹的模样。

细节满,体验佳,市集里的用心处

“这次市集是我们复盘国庆活动后优化推出的,从安全到供电都做了升级。”南纸公司资产管理部主任陈曦指着园区主干道介绍,原本的道路被改造成开放式夜市,两侧摊位全用园区统一设计的棚子,每个棚子都配了灯光、供电接口和垃圾桶,“既要热闹,更要安全有序”。

创业园周末集市人来人往

目前,南纸1958创业园周末集市已有近40个摊位,除了烤串、柠檬茶等餐饮美食,还有儿童游乐设施、延平本地特产等摊位,满足不同人群需求。陈曦说:“我们想让老厂区借着周末集市‘重新开工’,把工业遗存变成能产生效益的空间,也给延平市民的夜生活添个好去处。”

市集里的氛围还藏着小惊喜——在客户服务中心前,几位青年歌手正抱着吉他卖力演唱。他们是国庆期间“南纸青年麦霸赛”的选手,特意趁周末来友情演出。

“看到大家跟着我们的歌晃脑袋,感觉自己也成了市集的一部分!”一位歌手边调弦边笑着说,歌声里满是青春活力。

人群聚,故事多,老厂房里的新面孔

集市一开,不同身份的人在老厂区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织成了一幅鲜活的城市夜生活群像。

晚饭还没开,穿洛丽塔裙的学生小陈就拉着闺蜜走进园区,刚到入口的工业风雕塑前,就摆起姿势拍照。“昨天刷到朋友发的市集视频,烤串的烟都透着香,今天一早就约了她来!”小陈住在南纸生活区,离创业园就两站公交,“以前来这儿只拍照,现在有了集市,能吃能玩,能待一整晚。”

在南纸1958工业记忆馆二楼,阳光学院学生拍摄短剧。 

在南纸1958工业记忆馆二楼,阳光学院元宇宙与新媒体学院的学生们正忙着补妆。他们要在这里拍一部年代短剧,灯架、收音话筒、摄像机在老厂房里摆开,复古的场景让拍摄格外有质感。

“前期勘景时一眼就相中这里,老厂房的布置都是原汁原味的,不用怎么搭景。”带队老师何宇浩说,园区不仅免费提供场地,区团委还帮着协调用车和沟通事宜,“特别省心。”学生们拍累了,就下楼买份小吃、打卡拍照,青春的身影成了夜市里一道亮眼的风景。

园区咖啡厅里,暖黄的灯光映着复古的桌椅,五位穿旗袍的游客围坐在窗边,手捧老式咖啡杯拍照。

“本来是听说这里老厂房拍照好看,没想到还赶上了集市!”其中一位游客举着灯棒帮同伴补光,笑着说,“这里的场景像电影里的画面,拍出来的照片自带‘年代感’,值了!”

咖啡厅里不少年轻人也边吃边拍,手机屏幕里满是温馨的画面。

谋长远,赋新能,老厂区的新夜曲

“除了现有的40个摊位,我们已经在和林职院、闽职院对接,接下来会引入学生文创摊位,让集市内容更丰富。”陈曦说,周末集市不是短期活动,而是创业园的固定项目,每周五、六下午4点到8点都会开放,“我们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又精彩,欢迎市民常来。”

他坦言,推出周末集市,是南纸公司推动工业遗存空间活化、促进文化消费升级的一次探索。“老厂房不能只当‘回忆’,要让它‘活’起来,为城市发展添活力。”

如今,老厂区的机器轰鸣声虽已远去,但青年人的欢歌、游客的笑声、摊主的吆喝声,在周末的夜里织成了新的旋律。

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在这里相聚,在烟火气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南纸1958创业园,正用一场热闹的集市,让工业遗存焕新颜,让延平的夜生活更温暖。(张俣辰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