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欣华工作认真、踏实肯干,曾多次被评为先进税务工作者。他同时也是一名游泳爱好者。多年来,他在闽江边先后救助过不少落水者,以勇敢、果断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为税务人树立了见义勇为的榜样。 沉着冷静,合理施救 2020年11月的一个傍晚,朱欣华和往常一样沿着江边步道下班回家,当走到延福门码头附近时,他发现江面上有一大块漂浮物。因为当时天色较暗,他看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但多年游泳的经验让他觉得可能是活的物体。于是他停下脚步,认真观察起来。果然,漂浮物动了一下,随后又动了几次,像是在挣扎求救。 “不好,有人落水了!”他的心里紧了一下。但当时的他脑袋里根本来不及考虑其他,也顾不得秋冬江水寒冷刺骨,注意力都在落水者身上。“赶紧救人!”是他的第一反应,“只要能早一秒下水,落水者的生命就能多一分机会。” “有人落水了,大家快救人!”他一边大声向周边呼救, 一边飞快转动脑筋思考救人方法。当看到码头停靠有船只时,立马飞奔冲向船只,准备利用小船去救人。“这么做主要是考虑到人员落水时会比较慌张,如果贸然去救人,一旦救人的人在水中与落水者纠缠,会快速消耗体力,陷入危险的境地。”朱欣华解释说,“如果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救人时尽量借助岸上的工具。” 那时,朱欣华和其他听到呼救的好心人一起,利用岸边的小船迅速靠近落水者。直到逼近了落水者,才发现,那竟是一位老人。因为天寒水冷,老人早已筋疲力尽,无力挣扎,像被扯断的芦苇在水中沉浮,只是偶尔动下手。 朱欣华担心老人的安危,一直朝着老人喊话,安抚她的情绪、鼓励她坚持住,一边慢慢地靠近老人。待到接近老人的时候,他俯身贴住小船,伸手用力拉住老人的双手,奋力将老人拉上了小船。将老人成功救上船后,他驾驶小船迅速返回码头,与其他热心群众一起把老人扶上了岸。老人上岸后,他一边观察老人的情况,对老人进行简单急救,一边拨打110和120。 不久,警车、救护车相继到达事发地,落水老人也被及时送往医院。“老人家年纪这么大,身体还很弱,在水里泡这么久,现在到医院到底安全了没有?”朱欣华始终放不下老人的安危。回到家后,他拿起电话,向医院询问老人的情况,在得知老人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后,他才彻底放下心来。 朱欣华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个偶遇的突发事件也可以爆发出一个人潜在的道德力量,激起社会涟漪、道德共振和时代回响。正是通过一件平凡的小事帮助了他人,让他得到了组织的认可和群众的赞誉。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在朱欣华的观念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理念,源自中华民族的固有精神风貌,它既是时代精神的彰显,又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元素。 在新时代,榜样的光辉和英雄模范的力量能激励群众,产生源源不断的善行与义举,形成好人好事层出不穷的画面。朱欣华呼吁大力倡导见义勇为精神,形成崇尚道德、追求高尚,以贤人为榜样、以行为为准则、以天下为己任的氛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精神力量。 “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正是见义勇为这种互相之间的关心关爱、伸手相扶、守望相助,才烘托出了社会的和谐和温暖,不管是以前还是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我都会挺身而出。”朱欣华说。 2020年初,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朱欣华与社区的志愿者们守望相助。他作为延平区鼓楼社区的一名志愿者,在24小时的值班中,自愿申请值守凌晨2点至6点的大夜班,在春寒料峭中守护大家的安全,以实际行动同大家共克时艰。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价值观彰显着一个民族的品格,蕴含着一个国家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如果每个人都能存善念、献爱心、行善举,那点滴爱意就会汇聚成推动社会向上向善的强大正能量。”朱欣华表示,在今后的工作及生活中,他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更加砥砺奋进、努力拼搏、肯干实干,作出应有的业绩。同时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道德新风尚,用实际行动诠释见义勇为的精神内涵。(南平市委文明办 南平文明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