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对游客的文明素质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过去,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多体现在高声喧哗、乱丢垃圾、无序插队等不雅的行为举止上。而今,文明旅游应从1.0版本升级到2.0版本,引导游客尊重地方风俗、保护历史文物、维护和谐生态。 要把“管”字挺在前面。文明,是管出来的。政府部门要大张旗鼓进行正确指引,针对目前存在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印制分发有针对性和约束性的旅行手册和管理制度,强化公共文明的素养教育,不断弘扬社会公德,减少不文明旅游行为的产生。景区要强化文明旅行的宣传力度,建设完善的旅游信息体系,加强对在旅游中不文明行为的曝光力度,灵活设置形象生动、内容幽默的柔性公益广告、电子触摸屏、影视短片等,提醒游客时刻关注自身举动,让游客在心理上产生认同,唤起文明旅游意识,不断改正自身不文明的行为。企业也要跟进培养导游的文明习惯,并要求导游对游客不文明的行为及时制止。 要把“律”字印在心间。每个人都必须意识到尊重他人即是尊重自己。要时刻做自己行为的主人,自律方能得到自由,自律方能得到尊重。一些游客在人前彬彬有礼、言行优雅,一旦远离人群、远离监管就开始肆无忌惮地放纵自己,这是典型的“他律”而非“自律”,真正自律的人应该慎始慎终、慎独慎律,绝不会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律己者,还要适当承担起律人的责任。在与亲朋好友同游时,既要从同伴的行为中判断自身行为的得失,也要勇于阻止同伴的不良行为,时时刻刻为文明点赞,向不文明开战。 要把“育”字抓常抓细。当今时代,人人皆为游客,处处都是景区。文明旅游已经成为公德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文明旅游要从学校教育抓起,把从青少年开始的养成教育作为实施文明旅游教育的突破口。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特殊渠道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将“文明旅游”作为重要内容,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设置文明礼仪的通识教育和文明观教育等相关课程,使青少年自觉养成遵守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规范的品质与习惯。此外,文明旅游教育还应进行业、进景区、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通过举办礼仪讲座、组织知识竞赛等形式,持续普及和强化文明旅游规范意识。 言而总之,推进文明旅游任重而道远,需要齐抓共管、持续发力。伴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国民素质教育的稳步提升,文明的游客会越来越多,不文明旅游行为则会越来越少。(中共南平市委文明办 吴利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