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南平文明之光 > 文明聚焦 > 正文

在扬弃中守护文化基因

2025-05-09 09:10:00 来源: 南平文明之光  责任编辑: 陈艳  

面对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陋习,一些地方曾陷入“文化保卫战”与“风俗革命”的二元对立。一边是千年传承的民俗文化,凝聚着民族的集体记忆;一边是移风易俗的时代命题,呼唤着与现代文明的共振。如何让二者从看似对立走向有机融合,成为乡村振兴中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是要有人情味,但不能背人情债,要在传统礼俗和陈规陋习之间划出一条线,告诉群众什么是提倡的,什么是反对的。移风易俗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过程,在革除陋习时守护基因,在传承创新中培育时代新风。

承美德,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移风易俗的重要过程。移风易俗剔除的是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陋习,同时保留并弘扬家风家训、节庆民俗等优秀文化内核。在安徽宿州,泗州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被赋予新使命,《二妮劝妈改陋习》《儿女婚事》等新编剧目巡演百余场,用乡音乡韵传递婚嫁新风;福建南平深挖朱子文化精髓,将“勤为本、德为先”等家训融入现代婚丧仪式,创作动漫公益广告,让“明礼诚孝”成为群众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与时俱进、古为今用,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嫁新枝,因地制宜是推进移风易俗的有效途径。保护传统村落、修复古建筑、记录民间技艺,如重庆渝东南龙潭古镇“修旧如旧”,让古风遗存成为乡风文明的物质载体;通过村规民约约束大操大办,成立红白理事会监督婚丧事宜。山东东营王集村推行“葬礼一碗菜”,费用从数万元降至千元,既保全礼仪之重,又卸下人情之累。移风易俗需做“移与尊、易与守”的文章,保留如“送汤圆庆乔迁”等增进邻里情的良俗,剔除铺张攀比的恶习。

建机制,文化赋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实根基。移风易俗与传统文化结合,核心在于尊重农民主体性。安徽宿州将移风易俗融入“梨花节”民俗活动,福建南平在廊桥茶座开设“家门口实践点”,均以贴近生活的场景唤醒文化认同,建立“文明积分制”,将遵守村规、参与公益纳入“爱心超市”兑换体系,变被动约束为主动践行。在乡土基因中培育现代文明,当村民在“乡村春晚”自导自演节目、在“朱子婚礼”中感受礼仪之美,传统便不再是标本,而成为滋养新风的活水。

乡村文明的焕新,从不是一场非此即彼的抉择。从宿州戏曲的袅袅乡音,到南平积分的善治实践,一条清晰路径已然显现:只有扎根文化沃土,移风易俗才能既有“乡土味”,又有“文化范”。(中共南平市委文明办 黄岩)


文明聚焦
区县动态

松溪:垃圾分类 绿色“童”行

近日,松溪县举办“垃圾分类·家家时尚——小手创造大不同”主题活动, …

文明旅游
道德模范
文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