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数十年如一日,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这一条条蜿蜒的山区公路上,保障道路安全。 卢宝城,男,196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1983年起在南平市公路局延平分局工作,现任环城公路站站长。从小就与公路结缘,18岁那年,他接过父亲肩上的锄头,成了“第二代养路人”。从此,他数十年如一日,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这一条条蜿蜒的山区公路上。 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瓢泼大雨,36年来,卢宝城从未停歇,他用一双长满老茧的手,铸就道路安全。“只有道路畅通,心里才能踏实。”卢宝城用朴实的态度履行着一名道路养护工人的初心承诺,更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山区公路上的“老黄牛” 延平区的公路大部分是盘山路,路面窄、弯道多、临水临崖多,遇上暴雨山洪,路面极易出现突发状况,三更半夜抢修路面,不眠不休保障通畅,对卢宝城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2010年6月,南平市遭受特大暴雨,多地大面积山体滑坡,铲车无法开赴受灾现场,车辆在公路上堵成长龙,被困群众在暴雨中彷徨无助。手机信号中断,道路堵塞,支援一时半会无法到位,可灾情不等人,时任东坑公路站站长的卢宝城立刻带上队友,深一脚浅一脚地趟着泥水来到滑坡路段,一边是随时会再次塌方的边坡,一边是有可能漫过公路的洪水,他们就这样迎着暴雨靠着一铲子一锄头干了七天,直至三百多名被困群众安全回家,滑坡的山体清空,主干道恢复通车,洪灾期间所辖路段未造成一人伤亡。 路通了,人归了,可他却倒下了。累倒在岗位上,卢宝城终是血肉之躯,多日不眠不休的抢险工作超出了他的身体负荷,疲惫的卢宝城被队友们送回了公路站。昏睡半宿,卢宝城听到焦急的队友议论西芹段油库受灾的消息时,不顾家人和队友的反对,披上雨衣再次冲往洪灾一线。 赶到现场时,油罐已被淹了三分之一。以当时的水势,这重达40吨的油罐很可能会被洪水冲走,一旦与桥梁船舶相撞,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无法保障;若是油罐发生泄漏,40吨汽油污染河水,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卢宝城现在想起仍然心有余悸。加固好油罐,和队友们泡在水中坚守了一个晚上,水退了,油罐终于保下了。 来不及松口气,灾后的公路沿线满目疮痍。淤堵的涵洞、倒塌的路树。顾不上休息,卢宝城大步朝前走,在泥泞的公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如老黄牛般沉重而厚实。 爱岗敬业展现榜样力量 榜样是时代的引领,榜样是看得见的正能量。卢宝城将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公路事业,也用榜样的力量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环城公路站,担负着77.3公里城区外围国省干道的管理和养护任务。该路段路况复杂循环道多、路口多,任务重,车流量大,超载车辆多,经过的车辆常掉落矿泥、煤泥、沙石污染路面,保安全畅通的养护任务重、压力大。 为了保障公路的安全畅通,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出工,最后一个收工,对道路的病害进行经常性检修,实行早检查,早发现,早修整,消除安全隐患。延平城市建设加速发展,环城公路站面临着巨大的养护任务压力,他带领环城公路站职工加班加点,争分夺秒保障公路整洁,畅通。所管养片区的路容路貌大为改观,好路率连续多年保持在80%以上。 “责任”二字重千金 2001年,卢宝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既是一份荣耀,也是一份责任。责任在肩,脚踏实地才能扛得起。 2016年6月,卢宝城被授予南平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同年10月,他作为职工代表参加南平市第五次党代会;2018年6月,他被南平市委评为第三批南平市廖俊波式好党员。曾连续24年被市公路局评为先进工作者,2017年6月,被南平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12月,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职工标兵”; 所领导的环城公路站也多次荣获省、市局“先进公路站”称号。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于卢宝城这名普普通通的山区养路工来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保障公路生命线的畅通,确保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就是在他所热爱的公路事业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用热血和汗水谱写着劳动者最美的赞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