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上建,中共党员,1985年出生,2010年6月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曾任南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二届青工委主席,现任中心第四支部组织委员。作为本次疫情防控流调组成员,自南平市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一直奋斗在病例流行病学调查一线,多次到各县(市、区)开展病例调查与处置工作。 勇当逆行者 敢作排头兵 “我的职责不是抢救感染的病人,而是在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控制赛跑。”面对疫情防控工作,他这样说。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中心疫情防控流调组成员,是疫情控制的排头兵,需要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密切接触者信息,及时科学研判撰写流调报告,为疫情防控提出策略。 2019年12月,从卫健委跟班学习回来的他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县市疾控考核、疫苗追溯系统上线、综合医院公共卫生考核等,经常出差在外,无暇顾及妻儿。1月13日刚结束一轮的县市指导工作回到家,刚怀二胎不久的妻子半夜突然腹痛,送至医院才发现胎儿已经流产。来不及自责和悲痛,就继续投入到工作当中。在这全民抗疫的紧要关头,时间,是他的制胜法宝,为了能多抢一点时间,他只能默默咽下遗憾和伤痛。 一边是要忙着照顾家庭,一边是越来越严峻的疫情形势,一时间他焦头烂额。经历一周新冠肺炎诊疗、防控等技术规范培训,穿脱防护服演练等战斗准备,除夕当天他才抽空将老婆孩子送回老家。初一早晨赶回单位,全身心投入了疫情防控工作中,从那一刻起再也没体验过什么是午休,也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累了趴桌子上或者在出差途中休息会,饿了就泡一桶泡面。那些日子里,忙碌到夜里一两点成了他的生活常态。 马不停蹄 与时间赛跑 1月25日,延平区确诊1例新冠肺炎,1月27日,浦城县也上报了该县首例输入性病例,1月29日,延平区一例无湖北流行史病例核酸检测阳性,每每有病例上报,流调组就需要对患者每个时间点、停留过的场所、接触的人、接触的情形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他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县市之间。 1月29日,由于延平区患者情绪不稳定,害怕亲属担心,患者不愿意透露接触史。经过长达3个小时的软磨硬泡和耐心安抚,患者才说出亲属的住址。当他回到单位已经快凌晨,整理下收集的信息,开始撰写流调报告,不停地推敲和相互印证,凌晨3点终于初步完成。此时,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骑上摩托车,顶着冬日里的低温回家。 “当时身体不自觉的发抖,只想赶快回家洗个热水澡,说不定过会儿又有突发情况。”他回忆道。 这之后,他的工作就没有停过。 1月30日,他赶赴顺昌县开展输入性病例调查;1月31日对新抽调到流调组的同事开展个人防护、流行病学调查培训。2月1日协助延平区开展无湖北流行史病例开展病例调查。2月2日赶赴武夷山开展1例输入性病例调查处置。2月3日-5日与省防控组专家一起开展相关病例调查,通过对病例的活动轨迹印证,疫点与医疗机构发热病例搜索,对他们可能的传染源以及暴露场所进行了判定。2月6日赶赴松溪县开展病例调查处置以及当地疫情防控人员流行病学调查、流调报告撰写培训工作…… 科学阻断疫情 初心永不忘 延平、浦城、顺昌、武夷山、松溪…一次次,他马不停蹄地到各地开展确诊病例调查处置。像侦探一样在办案,一丝不苟地询问着每一个细节。“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不舒服”“生病前您去过哪些地方”“身体不适后到哪里看过病”“什么时间,怎么到医院的”……问题虽然简单,但各个环节却不能有丝毫遗漏,行踪要能相互印证。 他说:“最担心的是病人因恐慌而遗漏掉重要的信息和线索,在了解病患信息后,常常需要反复与病患家人、朋友交流,有时还需要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支持配合,获取最全面最可靠的信息。”以专业技能为支撑,以细致入微的观察为手段,敏锐筛选疫区旅居史,追溯病例发病后所有的轨迹,甄别每一个可能存在的密切接触者,确定消毒范围,采取处置措施,研判医学观察、居家隔离的对象及时间,始终用最科学的方式阻断疫情的进一步传播扩散。 舍小家,为大家。“我知道,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永不止我一人,虽然有很多遗憾,但是我一点都不后悔,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疾控工作者,我就应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前,战斗在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默默履行自己的职责,践行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