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实际行动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孝亲敬老精神。 郑木旺,男,出生于1953年,中共党员,延平区洋头小学退休教师。他深知父母将儿女养育成人所付出的辛苦,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尽心尽力的赡养父母,本以为能让父母好好地享受晚年生活,却没想不幸接连降落在这个家庭。1995年患有眼疾的父亲,经过多次手术,眼睛情况还是恶化,最后完全失明,为了重振父亲的斗志,郑木旺耐心陪着父亲适应黑暗的日子,十年如一日细心的照顾父亲,直到去世。2006年,年老体弱的母亲开始瘫痪在床,家里二女儿刚出生,妻子脱不开身,只能由郑木旺一人独自照顾母亲。他不仅对自己父母孝顺,还关心村里的孤寡老人,力所能及的照顾他们日常生活。郑木旺用自己的言行感染着自己的女儿、亲友、邻里,是当之无愧的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父母的好儿子 自1995年至今长达二十几年的时光里,郑木旺的家庭先后遭遇不幸际遇。他的父亲被青光眼折磨了十几年,本以为做完手术能有好转,没想到1995年的时候双眼情况急转直下,彻底失明,为了照顾双目失明的父亲,他申请到洋头村任教,十年如一日细心地照顾父亲,直到2005年父亲去世;2006年迎来第二个女儿出生的他以为所有的苦难就这样过去了,美好的生活将会到来,没想到才时隔一年,身患多种疾病年老的母亲,开始出现大小便失禁,之后恶化成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瘫痪在床。他考虑到妹妹们生活也存在困难,在承担起母亲所有医治费用的同时,堂堂男儿独自担负起照顾、护理母亲的全部职责,大小便的清理、揉肩捶背、洗澡擦身的日常护理他都是亲自动手,为了让母亲呼吸新鲜空气,他买来轮椅推着母亲外出晒太阳,怕母亲生褥疮,他经常给母亲换洗衣服被褥。 二十多年来,郑木旺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摆在第一位。有人说,千难万难,难给爹妈一个好脸色。如果你不小心流露出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但这样的状况在他家是看不到的,无论遇到什么难心事,他从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他面对老人时永远是一张笑脸。 邻里的好帮手 在孝敬自我父母的同时,也以“老吾老及人之老”之心关爱帮忙有困难的老人。由于相当多的青壮年农民远离故乡务工,洋头村留守的独居老人较多,郑木旺不仅时常到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还经常到独居的老人家里,帮他们扫扫地、擦擦桌,帮忙干些农活,在生活上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有一天,他接到千里之外一个求助电话,有位村民在家独居的八十多岁的母亲发生意外,急需送医院救治,情急之下想到了郑木旺,他在安抚对方的同时,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老人家中,将老人送到医院治疗,并垫付门诊费和押金,直到老人的其他亲属赶来才离开。 女儿的好父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刻的影响着孩子。因此郑木旺特别重视孩子的品格教育。他对孩子从不粗暴教育,而是耐心细致的正面教导。平时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照顾父母,每天他都忙得像上紧了弦的发条,尽管这样,只要是回到家他都坚持和孩子互动。倾听孩子的声音,注重和孩子的交流,注重自己的言行,尊重长辈,关心邻里,这些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对她们成长的产生了积极影响。 郑木旺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此刻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郑木旺身体力行诠释着“百善孝为先”这句话,发扬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