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7岁的李笃建,是一名具有42年党龄的老党员。年青时当过村干部、乡办企业负责人,谈起关照岳父岳母事,他先说了一句“长婿应如长子”后,便把话题引向了别处,他的用意很明显:应该做的事不必谈。 李笃建的岳父毛景利是供销社退休职工,生有三男四女。年轻时长期在偏远的村级代销点当营业员和县城当仓管员,七个子女全由在家的妻子管。“大的在上学,中的满地跑,小的在喂奶。”“手上牵一个、背上背一个、怀里抱一个。”李笃建说,那时岳母娘真是太辛苦了。 1977年,经人介绍,李笃建与毛景利大女儿毛仙兰结婚。李家与毛家山路相距3公里,公路相距5公里,虽隔山隔水,但李笃建却担起了长子的责任。李笃建说,当时大舅子在部队当兵,其他的有的在上学,有的刚会走路,有的还在吃奶,没个人帮着,叫岳母一个妇道人家怎么办?作为大女婿理应出力出钱。 那时,李笃建在乡办企业上班,一到星期天就往毛家跑,种菜、砍柴、挑水,还常常晚上骑自行车赶去,挑好满满一缸水才回家。发现岳母家还有什么事没做,就叫妻子毛仙兰白天赶去做。李笃建自己也是苦出身,19岁丧父,结婚才一年母亲去世,自己又3个女儿相继出生,但李笃建说,岳母更难,更需要帮助。 随着子女相继长大,原来低矮破旧的3间木屋不够住了。岳父在上班,得天天守着公家的店,即使好不容易回来一次也干不了重体力活,又是李笃建站出来出资出力盖新房。从砍树、驮树、整基到穿拼上梁、钉条盖瓦,直到五拼四直土木结构的房子落成、放炮乔迁。毛大爷说,没有笃建出钱出力,怎盖得起这栋房子? 后来,毛大爷退休了,终于可与老伴在一起了,可守了一辈子店和仓库的毛大爷力气活干不了,还得靠几个儿子和女婿帮衬。见儿女们各有各的家各有各的事,老俩口有事也不忍心开口,又是李笃建夫妻俩挑大梁。见岳父家分的田荒着却要买米吃他就去复耕,木犁犁断了又买铁犁,帮耕帮种直到收割粮进仓。 毛大爷说,从一年四季种菜到隔三差五买好吃的来看望,从带老俩口去北京、天津旅游到过年过节送穿的吃的,毛大爷指着照壁上的《四女孝亲歌》说,真是“女婿如似及时雨,历年衣食四时新”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