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南平频道 > 南平文明之光 > 文明家庭 > 正文

激发“红色基因” 传承本土文化

2021-10-11 17:08:23 来源: 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 王俊杰  

魏掞之家训 (资料图片)

青山叠翠,碧水流春,清风激荡,百业催发,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徐市是一个历史悠久、风光旖旎、俊彦辈出的闽北小镇,近年来,徐市镇赓续上饶集中营南迁徐市革命先烈的红色基因,弘扬传承魏掞之孝廉传统文化,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快速发展。”徐市镇党委书记李文富说。

红色薪火 光照千秋

建阳是著名的闽北苏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先辈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红色资源和精神财富。

上饶集中营南迁徐市旧址和纪念馆,位于徐市镇徐市村。纪念馆门口矗立的是一座大理石人物群雕,分别是林琼、冯雪峰、王闻识、林植夫、吴大琨等革命烈士。雕像群庄严肃穆,烈士们目光坚定,神情坚毅,表现出革命志士志存高远的信仰力量,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纪念馆展厅长达80米展线的灯光、图像、文字、刑具,再现了当年700余名革命志士,在徐市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面对敌人的铁丝笼、老虎凳、皮鞭和烙铁,用油灯、钢笔、诗歌和钢铁般的意志,与敌对势力进行斗争的过程。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该旧址被福建省文物局核定公布为福建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014年以来,政府投入资金200余万元新建革命烈士纪念馆。每年接待省、市、区各级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清明祭扫和各种主题党日活动。”徐市镇宣传委员雷金杰介绍,今年已有超1.5万人(次)前来纪念馆参观学习。

在徐市镇,红色教育实现有效覆盖。镇里不仅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教育,还对广大群众乃至青少年进行红色教育,让红色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徐市中心小学还邀请建阳区关工委报告团讲师,作“学史崇德赓续精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讲座。让学生从小接受红色精神熏陶,栽下信仰之树,培植理想之苗,铺就人生的正确道路。

家风家训 滋养心灵

“读书为重,次即农商,取之有道,工贾何妨。”“克勤克俭,毋怠毋荒,孝亲睦族,六行皆臧。”“礼义廉耻,四维毕张,处于家者,可表可坊。”……自徐市镇宸前村家风家训馆建成以来,时不时便能听到小朋友们诵读家训的声音。镇上通过诵读招贤里(今徐市)乡贤南宋名儒魏掞之家训的活动,给孩子们种下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让年轻一代从中汲取精神养分,让家风家训文化福泽乡里。

在此基础上,徐市镇还以魏掞之生平事迹为主线,积极挖掘当地传统孝廉文化资源,提炼孝廉文化精神内涵,新建掞之亭、长滩社仓遗址、孝廉讲习所等场所。

宸前村长春桥旁,国内首个社仓遗址旁的“掞之亭”已经建成。亭边上竖立长滩社仓遗址碑,碑背刻录朱熹撰《建阳县长滩社仓记》。抚碑读文,八百年前先贤善举历历在目。笔者缅怀魏掞之首创社仓,赈济乡民,推崇理学,兴办书院,培养人才等所作的突出贡献,作为徐市镇后人,为家乡有这样爱国忧民、忠诚正直之士感到自豪。走访中,魏掞之后裔、村委会原主任魏金泰告诉笔者,魏掞之一辈子做好事,办书院、建社仓、崇礼道、行孝贤,他是建阳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徐市镇人民政府建造的“掞之亭”是家乡人民对魏掞之高尚气节、优良德行的最好纪念,也是魏氏后裔的骄傲。

如今,徐市镇还借力当地研究人员、专家、学者挖掘更多的本土文化,先后收集整理了朱熹、魏掞之等历史名人在徐市留下的创办社仓、赈济黎元、玉田书院、南槎八景、唐科八咏、长春廊桥、黄杨山遗迹、招贤书院、朱子学堂等历史故事,形成全方位打造文化强镇的格局,让更多优秀的本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在各个角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魏常财)

文明聚焦
区县动态

谢慧钊:爱的传递者

10月12日,松溪县残联联合县同人社会工作服务社举办的第三期保健按 …

文明旅游
道德模范
文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