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长妹:用博大爱心温暖老人幸福晚年

2022-09-13 18:36:48 来源: 南平文明之光  责任编辑: 陈艳  


朱长妹,女,45岁,福建人,现任顺昌县建西镇敬老院院长。自2002年建院以来,她把时间和精力都奉献在了敬老爱老工作上。先后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养老护理三姊妹花等。

2002年到2022年间,朱长妹从未回家过年、过节,没有在家吃过一顿团圆年饭。她想越是到过年过节,老人越需要温馨和关照,不把老人的生活安排妥贴,总是放心不下。家里再忙只要是院里有事,二话不说,院里的事要紧。

敬老院是个特殊的家庭组合,成员都是孤老、残疾、病幼,由于来自不同居住条件、不同生活习性等原因,院民在个人素质存在较大差异。如老弱病疾的发生,不讲文明卫生的陋习,喜怒无常,爱生事的脾气,争强好胜的个性等。要把他们引导成讲文明、讲团结、讲卫生、守纪律的院民是一件很头痛的大事。如果靠简单、粗暴、压制的工作方法是行不通的。在院这些年来,都是采取,以心换心,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用真情感化。一是以院为家,从不怕脏和臭,不怕苦和累。二是生活上无微关怀,老人生病她为他们端屎倒尿,换衣换裤、药、一口饭、一口茶、有时站上大半个钟头,老人病重时她还自己掏钱为他们买来慰问的果品,老人病危时她为他们送终。如院民刘梅昌在病危时她一直守候到凌晨四点钟,直到老人含笑而去。

在20年的工作中,她用至亲至爱的博大爱心,像对父母一样对待院民,不仅让她们在生活上得到满足,而且她们在精神上得到抚慰充实。刚开办养老院,除了护理经验外,她没有任何管理经验,要让临时组建的这个特殊的大家庭,和谐圆满,那是谈何容易的事。建院初期,如同白手起家,缺这少那,加之老人们性格不同,生活习惯各异,甚至有部分院民性格偏激、暴躁、心理变态、连说话都很难说在一起,院民之间横挑鼻子竖挑眼,发生口角那是常事。她常常在夹缝中受冤枉气,暗地里不知流了多少眼泪。但是她不灰心,用慈善和宽容对待责备和抱怨,将委屈和辛酸化为动力,更加坚强了起来。她不歧视、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位老人,与院民促膝谈心,从沟通入手,苦口婆心地讲道理,解疙瘩,疏导矛盾,化解怨气:“大家今天能够在这里相聚,这是缘分,来到这里她们就是一家人,大家应当多一份谅解,多一份互助和关爱,一起珍惜集体生活才对,互帮互助,创造和谐,共度寂寥的晚年才是。”热心肠的简单话语,重复一百遍,一千遍,也会使老人们冰冷的心得到融化,加上她的勤劳和细心,不知不觉中,大家把这里当成了“家”,院里的人际关系有了微妙的改善,她很快成了大家的“好闺女”,院民们精神上的主心骨。

人一老各种各样的毛病都会冒出来,生活完全能自理的不多。为了让这些老人都能过上幸福的晚年,她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做他们的孝顺女儿。

院里的柯糖大娘她有心脏病,晚上害怕,睡不着,她就陪她聊天直到入睡,从家长里短到世间酸甜苦辣,无话不谈。后来,老人心脏病突发,病情一天天加重,她说什么也不去住院,非要在她这里。她临终前连自己的儿女都认不清了,而她却能喊出她的名字,她老人家攥着她的双手,动情地说:“朱院长,谢谢你,你就是我的女儿”。这句话触痛她的心,当时她的眼泪刷地一声就掉下来了。

还有一位是孤寡老人,进院时他年事已高,小便经常失禁,几乎每天晚上都尿床。晴天她就帮他晒,雨天就帮他烘,被单天天洗,冬天和雨季就给他准备两套棉被、床单,有时甚至得换上三套,养老院的不够,她就拿出自己当年陪嫁时娘家做的新棉被和床单。正是因为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几年后,老人临终前给她说“你的心眼真好哦,是你让她活在世界上,得到了人间的关爱,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像这样的例子,连她自己也记不清到底有多少了。她正是把每一位孤老都当作自己的亲人,既当好院长,还要当护理员,在每一位老人身上,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从而换来了老人们的信任和爱戴。

凡是到养老院来的老人年龄都较大,身体多病且无儿女照顾。她总是把这些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来对待,像儿女一样照顾老人们的生活起居,和老人同吃住,共生活,倾注自己的真情。她时常告诫自己,不管再苦再难也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这是一个无比伟大而高尚的职业。为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她在养老院开展了多种亲情化、特色化的服务。

改善饭菜质量,为了能让老人吃饱、吃好,她专门聘请了一位二级厨师做饭,坚持一天一调剂,做到每日三餐不吃重样菜;每天的菜谱都征求每一位老人的意见,特别是上门征求一些病号老人的意见,尽量满足这些老人的饮食需求,正是这平凡而细微的工作,营造了人世间最温暖的情怀。

文明聚焦
区县动态

建瓯市积极开展《福建省志愿服务条例》实施一周年学习宣传活动

《福建省志愿服务条例》实施一周年宣传活动开展以来,建瓯市各级各部门 …

文明旅游
道德模范
文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