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区拆除了多栋老旧危房,废弃的门球场改造成了口袋公园,还新建了停车场,完成了立面改造,变化太大了。”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四鹤街道杨东社区在改造升级中迎来了“美丽蜕变”,小区居民金炎充满幸福感地感慨。 2021年以来,延平区委、区政府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共计争取资金约5.87亿元,累计完成开工3.2万户47个片区子项目,在聚焦民生需求和群众期盼中,改善了城市功能完善,升级了城市品质,让群众宜居幸福原地升级。 建立“一个体系” 坚持全域“一盘棋” 午休过后,杨东社区专职网格员张烨来到辖区内的百福小区,开始走访社区居民和群众,利用南平市城市体检信息采集平台微信小程序,开展城市体检工作。“通过微信小程序的城市体检信息平台,可以第一时间自动生成体检报告和问题清单,有效解决传统体检人工操作效率低、一年一报时效性差、咨询报告生成成本高等问题。”延平区住建局城建股干事张高建说。 铁三小区入口整改后 洪志明 摄 “2023年以来,延平将92个小区打包成14个片区项目进行改造,由‘改小区’变成‘改片区’,统筹社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既实现社区建设多样化和完整性,又能够高效使用改造资金。”据延平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广大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心中有数、一目了然”,确保民心工程不走样,延平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将停车泊位、线路管网、加装电梯、养老托幼、安防消防、长效管理问题等纳入城市改造提升内容。延平区通过统一工作标准、建立一个体系,将城市更新工作统筹在全区“一盘棋”中,努力实现“综合改一次”,科学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在避免财政资金重复投入的同时,也减少了项目施工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让城市更新强“里子”,幸福宜居长“面子”。 整合“三块资源” 提升社区共享功能 城市空间有限,如何“螺蛳壳里做道场”,在寸土寸金的小区内“变”出共享新空间,成为老旧小区改造的一大难题。 延平持续在精细化上下功夫,通过共享社区公共资源、整合小区碎片资源、辐射小区绿色资源,打通小区“共享空间”畅通服务“最后一米”,在提升社区共享功能的同时,也实现了老旧小区“逆生长”、老住户变身“新市民”的华丽蜕变。在已经拥有66年历史的延平南铝社区,社区休闲步道旁依山就势建成2万平方米四季轮换的连片缤纷花海景观,形成了一片开放的公共绿地,让社区景观从服务企业、服务社区延伸到了服务全社会。2023年,南铝社区绿色社区创建案例成功入选住建部城市建设司《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案例摘编》,成为福建省唯一入选该案例摘编的社区。“除了对小区空间碎片‘化零为整’外,我们还在‘口袋公园’中根据不同需求叠加场景功能,以满足群众就近休闲、运动的需求,实现公园形态与社区生活有机融合。”延平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延平城区已累计建设各类特色口袋公园39个,通过对城市边角、废弃、闲置场地的二次利用与共建共享,补齐城市公园辐射空白,重焕老区生机活力。 坚持“三方协同”原则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走进改造一新的四鹤街道百福小区,只见水泥路面干净整洁,十二生肖福字墙喜气洋洋,一排粉墙黛瓦的徽派风格建筑仿佛水墨丹青的风俗画卷。在延平区,像百福小区这样的社区道路修整、充电桩增设等事项,都是充分采纳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由“红色管家”党支部牵头完成的。“通过创新实施‘党建+红色管家’机制,有助于架起社区服务‘连心桥’,打通基层治理最末端。”延平区直机关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小区改造工程开展以来,延平区共有210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通过入户走访收集居民意见800余条,解决百姓难点问题227个。据介绍,为了切实解决老旧小区居民住房中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延平区坚持党建引领社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协同”原则,特别构建了“区委—街道党工委—区党委(总支)—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五级组织网络架构,由73个社区党支部对辖区2800余名党员进行网格划分,将205个网格党支部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小区党员网格管理服务网络,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领导和组织保证。截至2023年12月,延平老旧小区改造已累计开工47个片区,竣工四鹤杨东小区、昼锦片区、梅山街道东山210小区等30个片区改造任务。该区以基层党建为引领聚集各方力量和智慧,共同努力促进城市“面子”与“里子”的有机转变,让老旧小区改造真正顺应民意,“改”出民生幸福感,“改”出群众满意度。(李韧筠、林秀桂、陈燕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