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延平区水东街道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以党建为引领,以志愿服务为主体,坚持把群众所需、所求、所想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树立文明新风,擦亮文明底色,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城市文明有序,市民举止得体,已成为这座闽北山城的独特魅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延平区将继续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为奋力建成福州都市圈门户城市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党建引领强基础,让文明实践有“根”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明确党组织在文明实践中的职责,形成 “党工委统筹、党支部落实、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通过搭建“爱心共筹”资源对接平台、“闽北讲习班”理论宣讲平台、“爱心接力”志愿服务平台,从文明宣讲、志愿服务、移风易俗、乡村振兴等维度出发,积极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关爱弱势群体、倡导文明新风、关爱未成年人等文明实践活动,打造“和美水东”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以党建促文明,不断凝聚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让党旗在文明实践一线高高飘扬。 理论宣讲明导向,让文明实践有“枝” 通过强化队伍建设,组建了由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基层宣讲员组成的“福小宣·闽北讲习班”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分众化、互动化宣讲。 围绕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创新宣讲形式,采用 “文艺 + 宣讲”“微党课” 等形式,形成了“党员干部带领学、党员群众相互学”的良好氛围,让理论宣讲接地气、入人心。2024年以来,共开展各类宣讲活动70余场次,覆盖群众约1050人次,有效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 “飞入寻常百姓家”。 服务引领惠民生,让文明实践有“叶” 以志愿服务为抓手,建立“爱心接力”志愿服务平台,建立涵盖文化、医疗、环保、法律等多个领域的志愿服务队伍,打造多元化志愿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文明劝导、义诊、文化惠民、法律咨询等活动。 结合“吃茶话事”机制,积极探索 “志愿服务 + 社区治理” 模式,紧盯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重点问题,志愿者与社区网格的深度融合,通过志愿者在社区走访了解,形成群众“心愿单”,促进“网格事、网格议、网格治”,推动了各社区老旧台阶修复、学校周边道路拓宽、小学周边边坡治理、背街小巷安装路灯等一件件民生实事有效落实,将“问题清单”变为居民群众的“幸福清单”,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文体活动倡新风,让文明实践有“花” 通过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因地制宜,提升改造,建设了小区基础文化体育设施,通过“爱心共筹”资源对接平台导入辖区单位和共建单位优质文体资源,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文艺展演活动,倡导辖区公立学校体育场地在保障学校正常教育教学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向社会免费开放。 通过社会化运营,让社区大型企业的体育场不仅服务企业员工,更面向社会开放,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开放、共享的体育活动场所。近年来,街道扎实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举办了南平市成人冬泳锦标赛、乒乓球邀请赛、社区趣味运动会等30余场赛事,举办了“我们的节日”迎中秋、庆国庆、贺重阳等文艺活动10余场,以文艺演出、亲子互动、手工制作、猜灯谜、有奖知识问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丰富辖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受众达3200余人次,持续提升辖区居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移风易俗传家风,让文明实践有“果” 通过制定居民公约、开展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引导居民摒弃陈规陋习。举办了“宣传移风易俗 弘扬时代新风”、“福小宣·闽北讲习班·永远跟党走”宣讲暨移风易俗道德讲堂、“移风易俗宣传暨便民服务进社区”、“新婚”爱在“漆”夕践文明——2024年“我在文明实践所过七夕”等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同时,利用社区文化宣传栏、小微权力监督群等平台,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的意义和先进典型,营造浓厚的文明氛围。 积极探索“德润水东”新模式,将思想引领、道德教化与社区治理融为一体,以文化人、厚植内在,依托“家长学校”持续开展未成年人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文明和谐的氛围,让文明新风在街道蔚然成风。 下阶段,延平区将进一步开展有声有色的多样活动,全力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文明实践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为街道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振兴蓬勃发展聚合力、添活力、赋动力。(延平区水东街道 陈璟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