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复,方行远……”7月1日晚,在政和县廖俊波先进事迹传习地报告厅内,由福建人民艺术剧院担纲演出的《人民樵夫廖俊波》情景党课在此首演。 舞台之上,时空交错。4位叙述者串联起廖俊波同志在政和县呕心沥血的奋斗画卷,廖俊波同志亲属、全县党员干部及“学习廖俊波标兵”代表等近600人共同观看。演出结束,经久不息的掌声传递着高山仰止、见贤思齐的澎湃力量。 这正是政和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全县上下向谷文昌、廖俊波同志学习,深化拓展“深学廖俊波、‘三争’作表率”实践活动的生动写照。 “绿起来、活起来、游起来” “绿起来、活起来、游起来。”这是廖俊波同志主政政和期间对乡村发展提出的理念。这些年来,政和县党员干部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夏日周末,驱车沿着红黄蓝三色涂装的旅游公路前往政和县岭腰乡锦屏村,一程山水,草木青葱。(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 “这里的风夹带着凉意扑面而来,很适合康养。”浙江游客李先生说。 锦屏村是国家3A级景区,因山似锦屏列,水如翡翠冷,故得名“翡翠锦屏”。境内有千手观音柳、古银洞、虎头漈瀑布等景点,因涧水清澈碧绿,也有着“小九寨沟”的美誉。 “近年来,锦屏村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通过‘党建体检’,先后完成房屋外立面改造、道路‘白改黑’等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我们还活化利用闲置农房,改造成民宿、农家乐、小酒馆等新业态。今年1月至6月,锦屏村的客流量达9.6万人次。”锦屏村驻村第一书记廖思维介绍。 锦屏村的发展是政和县深化“一统二引三聚合”机制,抓好党建体检“后半篇”文章,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缩影。如今的政和县,像锦屏村一样,坚持“绿起来、活起来、游起来”的思路,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村子还有很多:石圳村、念山村、稠岭村、王山口村、新康村…… 近年来,政和县积极响应国家文旅融合发展战略,着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主动融入“大武夷文化旅游圈”,加快构建以佛子山、洞宫山、石圳湾为“金三角”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全力打造“云上政和”文旅IP,荣获了“健康中国·康养旅游百强县”“中国最佳生态康养旅游名县”等众多荣誉称号。依托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大力发展高山经济,统筹“茶竹旅”融合发展,推出了寻茶访竹体验游、廖俊波事迹红色研学游、“18℃夏天”生态康养游三条特色旅游线路,致力于将政和打造成为福州都市圈的“后花园”。 每年给群众一个惊喜 6月28日,在“政和新城”核心区内,一座以竹木装饰材料为主的新城综合交通枢纽正如火如荼建设。“这座总投资6000万元的现代化交通枢纽,集农村客运、公交服务停车泊位、旅客集散等多功能于一体,预计今年9月投用。”政和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一域谋发展,为全域做贡献。近年来,政和县立足“小县大城关”发展格局和“西进南扩”发展方向,把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面积8平方公里的“政和新城”,作为打造闽浙边现代化生态新城的先行实践区,实施投资超56亿元,涵盖28个重点项目。 新城建设日新月异,老城建设焕然一新。2024年以来,政和县积极实施城区背街小巷设施提升(二期)工程,对七星街文明路等42条巷道进行改造,改造内容包括沥青路面、给排水、电力通信、照明桥架等附属工程,改造面积共计约3万平方米。 在民生保障方面,当地持续深化“坐坐群众的小板凳”机制,滚动更新实施廖俊波体育中心等民生工程3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总投资4.5亿元,组建“4+N”全民健康医防融合网格化服务团队67支,搭建智慧共享中药房平台,全域打造“幸福里”社区、“共富农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有保障。与此同时,集成打造党群连心家园、就业创业家园,在服务4万余名进城党员群众的基础上,延伸党群连心家园内涵,开展人才“回家”行动,探索“星伙人”帮带机制,吸引289名“乡村振兴合伙人”返乡就业创业,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企业建到哪儿,服务就跟到哪儿 7月1日,中共政和县机械装备产业链委员会在政和经济开发区揭牌成立,这是当地推动机械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也是强化党对产业链统筹引领的重要举措。 在新落成的通用设备制造产业科创园,福建东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许啟指着拔地而起的标准化厂房说:“当初就是被开发区‘保姆式’服务打动的!”去年端午返乡时的一次闲聊,让他萌生了回乡投资的念头。 企业建到哪儿,服务就跟到哪儿。从项目选址到土地审批,开发区成立专班全程代办,甚至协调电力部门提前完成双回路供电改造。如今,总投资5.1亿元的智能衬布生产基地即将投产,预计年产值突破6亿元。 服务态度真情实意,政策优惠真金白银。开发区还创新推出了共享实验室、检测设备等资源共享制度,从研发补贴到设备购置奖励,从人才公寓到子女入学保障,全方位政策支持让企业轻装上阵。 这些精准滴灌的服务、政策组合拳成效显著:开发区现已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家、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2024年,共拨付惠企资金1719.41万元(含投产奖励821.34万元、绿色转型补助180万元),有力助推了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突破和企业创新动能的提升。 截至2024年,政和经济开发区已入驻企业126家,初步形成以机械装备为主,竹制品深加工、食品加工为辅的“1+2”产业布局。在2024年公布的福建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位列山区开发区第1名。 下一步,政和县将坚持党建引领,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切实把总书记的嘱托贯彻好、把省委和市委的部署落实好,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细化实化“五增”重点,深化落实乡村建设等5个“1+1”机制,打造“远学谷文昌、近学廖俊波”的新时代党性教育品牌,奋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书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篇章。(福建日报 曾大龙 李世翔 黄子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