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南平文明之光 > 文明专题 > 正文

兴贤书院

2025-07-03 17:56:18 来源: 南平文明之光  责任编辑: 郑正华  

兴贤书院全景

兴贤书院,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兴贤古街“籍溪胜境”坊旁,由朱熹(以下称朱子)的教师胡宪创建于宋绍兴年间(约1138-1140),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胡宪(1085~1162),字原仲,谥号靖肃,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内五夫里白水籍溪人,学者称籍溪先生。得叔父胡安国(1074-1138,时称武夷先生,理学湖湘学派创始人,谥号文定)真传,精通儒学。绍兴年间,在五夫开设了一所私塾“文定书堂”,为这一带的胡氏子弟传道授业,并于此著书立说,创作了《论语合议》《南华真经解》等著作。胡宪在执鞭该书堂的同时,也应朱子父亲朱松(1097一1143)生前之请和五夫刘子翚(1101-1147)之聘作刘氏私塾“六经堂”塾师,与刘勉之(1091—1149)等“武夷三先生”共同培育少年朱子等。刘子翚去世后,朱子便主要到“文定书堂”听胡宪讲课,直至考上进士。

兴贤书院大门

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朝廷为纪念和表彰胡安国及胡宪叔侄的弘道精神与成就,对五夫“文定书堂”给予扩建,并更名“兴贤书院”。书院扩建时,朱子作了许多谋划并书“继往开来”堂匾及楹联。传说书院取名“兴贤”及大门上横额“洙泗心源”四字,俱是朱子的创意。书院名称用“兴贤”二字,有“兴贤育秀、继往开来”之意。而“洙泗心源”的“洙泗”,指孔子与孟子出生地的洙水与泗水两条河流。“洙泗心源”意为五夫诸贤承接邹鲁孔孟的道统,道心相契,学脉同源,五夫后生当惜此活水之源并传承拓展。其与明代时五夫村口一座石质牌坊上书的“邹鲁渊源”四个大字,异曲同工。

书院建成后,朱子时常来此升坛讲学,以文论道,弘扬理学。元皇庆二年(1313),朝廷颁发崇安籍学者胡安国的《春秋传》和朱子的《四书集注》以及蔡沉的《书集传》给全国的学宫,作为科举进士的经文定本,武夷山因此“学术执全国之牛耳”,五夫兴贤书院声名也水涨船高。许多地方新建书院,也效法冠以“兴贤”之名,使全国“兴贤书院”达十数座之多。

兴贤书院内景

五夫兴贤书院此后同样历尽沧桑,屡毁屡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兴贤书院进行了最近一次的大规模重建。书院主体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武夷山特色,整体坐西朝东,平面呈长方形,占地450平方米,采用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院落式布局。主体建筑为硬山式屋顶,五开间,三进院落。书院大门极为精美,立面为五间三门牌楼式门墙,构筑精巧,技艺精湛。中门上方嵌“兴贤书院”大字竖匾,两侧围以“龙凤呈祥”浮雕。两翼各有一孔小拱门,其上分别镌刻有“礼门”“义路”大字,蔚为壮观。1987年,崇安县(今武夷山市)政府拨款对该书院进行了抢救性修缮,兴贤书院壮阔精美的外观重见天日,再现华丽。

文明聚焦
区县动态

松溪:探访红色印记 学子童心筑梦

近日,松溪县花桥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办以“传承红色基因 培养青少年 …

文明旅游
道德模范
文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