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南平文明之光 > 文明专题 > 正文

武夷精舍

2025-07-04 21:48:18 来源: 南平文明之光  责任编辑: 郑正华  

武夷精舍,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区、九曲溪中段的五曲隐屏峰下,为朱熹(以下称朱子)于南宋淳熙十年(1183)亲手营建的一座著名书院。当年在武夷山中,它是一大建筑群,时称“武夷之巨观”,是“道南理窟”的地标,“理学圣地”的殿堂。

朱子“琴书四十载,几做山中客”认为武夷山是读书研学的极佳去处。淳熙十年(1183),他辞去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一职回归故里,于五曲隐屏峰麓,亲自擘画,诛茅斩棘,垒石架木,建成了在武夷山中属于自己的书院。其中有“仁智堂”三间为学生课堂;“隐求室”两间为自居卧室;“止宿寮”一幢为客房;“观善斋”房屋一排为学者群居之所;“寒栖馆”一间主供道流学友居住。另有“晚对亭”“铁笛亭”,供憩息赏景。在寒栖馆外,则绕以一圈竹篱,当中安装一扇柴门,上挂自题榜书“武夷精舍”横匾。

书院落成,朱子写下脍炙人口的《精舍杂咏》十二首。他的好友闻讯纷纷前来道贺,表达赞赏。如建宁知府韩元吉写下《武夷精舍记》,将朱子与孔子相提并论,称有圣人气象;著名史学家袁枢贺诗,预言朱子“此志未可量,见之千载后”;诗人陆游寄贺诗四首,饱含深情祝贺。辛弃疾等诗友则步朱子《精舍杂咏》韵,写了大量“唱和”“步韵”诗词讴歌。

武夷精舍建成,朱子即广收门徒,著书讲学,长达八年之久。据考,接受过朱子在武夷精舍亲自授课有明确姓名记载的门人就有91人,加上那些没有文献记录的有百数十人之多,包括蔡元定、黄幹、刘爚、詹体仁等著名学者。更重要的是,朱子在这里理精义熟,其集孔孟后学术之大成的理学思想在这里开花结果。如《四书集注》等代表作在武夷精舍横空出世,另有千万字的其它著作在此或酝酿、或初成、或付梓。与此同时,朱子成功的办学和研理模式,带动了一大批理学名家相继前来武夷山中择地筑室,开办书院。这些书院星罗棋布于碧水丹山中,既为武夷山增添了天人相谐的靓丽风景,也为朱子理学的薪火相传,奠定了生生不息的基础。

朱子逝后,武夷精舍历尽沧桑,日益辉煌,后世多称“武夷书院”。康熙二十六年(1687),康熙帝御书“学达性天”匾额赐武夷书院,同时颁赠天下学宫。光绪十年(1884),武夷邑绅朱敬熙捐资进行了帝制时代的最后一次重修。1980年,著名学者张岱年为武夷精舍片区文化园手书了“朱熹园”三个大字,之后福建省政府公布为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2月联合国公布武夷山为世界“双遗产”地,以武夷精舍为代表的系列朱子理学文化遗存荣列其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0年武夷山市政府于原址重建了如今的武夷精舍。如今,武夷精舍如沐春风,已成为海内外学者及游客纷至沓来拜谒游览的理学圣地。

文明聚焦
区县动态

松溪:探访红色印记 学子童心筑梦

近日,松溪县花桥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办以“传承红色基因 培养青少年 …

文明旅游
道德模范
文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