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七大服务平台。目前,徐墩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大楼已投入使用,为各项志愿服务的开展提供了基础阵地保障。并通过整合提升镇党校、道德讲堂、文体中心、三农中心、三超文化广场、中小学少年宫等公共服务场所,打造理论宣讲、社会宣传、乡村教育、乡土文化、三农科技、全民健身、乡风文明等七大服务平台,进一步延伸志愿服务活动的外沿。 打造理直气壮的志愿队伍。我们把解决志愿者队伍的勇气问题作为志愿者素质培训的首要任务来抓,通过老师授课、资深志愿者介绍体会和实践锻炼等方式,着力锻造志愿者队伍的“精、气、神”。我们把志愿者队伍建设工作同团委、妇联、工会、学校少先队工作紧密结合,通过资源整合,提高志愿者队伍的战斗力。在具体的活动中,我们做到“三统一”:统一旗帜,统一服装、统一口号(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通过大半年的打造,整个志愿者队伍的精神面貌极大提升,一些性格内向的年轻干部不仅性格开朗起来,主动参与志愿者活动,参与集体性体育活动,工作的积极性也得到提高。今年以来,我们主要围绕“新时代大宣讲”“我们的节日”“保护母亲河”“祖国,我爱您”等主题开展系列文明实践活动49期,总受惠群众达8000人次。志愿者的底气来自于社会认可。为了扩大文明实践活动的影响力,我们积极策划了一批有“徐墩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每周一星”评选推广一批志愿服务先进个人,让每一个志愿者享受应有的荣誉,不做默默无闻的“雷锋”。 培养理所应当的永久习惯。我们始终把带动全镇人民参与志愿活动作为开展志愿活动的重要目标来抓,做到开展活动和宣传群众两手抓两手都硬。通过志愿活动的经常性开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公益性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比如在移风易俗工作中,不只是由党员干部带头践行,而是全体村民互相监督,自发实践,移风易俗工作知晓率、支持率、满意度超过95%;在环境整治过程中,不只有保洁人员的辛苦付出,还有广大群众的自觉参与,形成了“万人保洁”的大氛围。在全民健身推广中,牌桌、酒桌上的人少了,跳舞、运动的人多了。全镇的文明实践活动内涵得到有效丰富,外延得到快速延伸。 制定因地制宜的活动方案。徐墩镇作为全国文明村镇、国家级生态镇和省根艺特色小镇,荣誉来之不易,在推行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打造有徐墩特色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开展“水清岸绿”“河畅景美”“排污整治”“护河执法”等活动,做保护母亲河的先行者、倡导者、引领者和实践者。结合徐墩根艺特色小镇创建规划,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为载体,将根缘工艺品、老根世家、富利堂家具等5家龙头根艺企业确定为产业技能培训基地,组织和吸引根艺从业人员到基地培训,发挥基地优秀产业人才“传、帮、带”作用,形成以才育才的质变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