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广袤乡村是主战场,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的战略之举。近年来,福建省武夷山市上梅乡坚持党建引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品牌打造、阵地建设、志愿服务、乡风文明等方面深入开展文明实践工作,推动文明新风落地生根。 立足特色,打造品牌活动 “上梅暴动是闽北革命史上最早的一次有组织、有纲领、有计划、有准备的暴动,是福建省五大农民暴动之一……”上梅乡闽北讲习班宣讲队党员宣讲员陈兆倩正在上梅暴动纪念馆里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孩子们讲述着上梅红色革命历史故事。这场红色文化宣讲活动,把教育课堂“搬”进红色教育基地,将红色历史作为生动教材,引导青少年自觉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近年来,上梅乡始终坚持把理论宣讲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任务,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夜校”“乡音传党音”等品牌活动,修改完善徐履峻首举义旗、农民开展“五抗”斗争等8个革命故事内容,并纳入红色教育课程,建立“红色文化宣讲队”等理论宣讲队伍12支,广泛吸纳乡土人才、青年党员干部加入理论宣讲队伍,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宣讲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用群众愿意参与的方式开展活动,不断取得文明实践新成果。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宣讲60余场惠及群众2500余人。 崇德向善,擦亮文明底色 “我就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没有去城市一直在山区,就是期望能为乡亲们解决一些看病难的问题。哪里有患者,我就往哪儿去!”近日,在上梅乡厅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道德讲堂上,厅下村卫生所“摩托乡医”杨家福分享着他质朴行医的工作经历。从医二十余载,只要乡亲们有需要,他随时都会背起药箱,跨上摩托,不惧风雨,不畏险途,第一时间赶到患者身边。2023年,村民杨家福获评“福建好人”。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上梅乡广泛从不同行业和领域挖掘好人好事,高度重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各类先进典型、模范人物的推荐、评选和宣传,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激发干部、群众学习榜样、争当先进的热情;并充分运用宣讲报告、公益广告、专题展览、网络短视频、举办颁奖仪式等多种形式学习先进典型的优秀品质、高尚风貌和道德力量,已开展相关活动5场次,累计播放相关视频900余次,形成榜样典型不断涌现、崇德向善深入人心的生动局面。 成风化俗,弘扬文明新风 “看一看,有趣;读一读,受益……原来单调破旧的围墙画上了彩绘,大伙儿每天在这里跳广场舞总会不自觉地多看几眼,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也了解一些!”上梅乡荷墩村村民余文妹说的正是村口幸福院的彩绘文明实践文化墙。据不完全统计,上梅乡新刷写有传统文化、廉政建设、方针政策等文化墙20多处,把文明新风、美好家风等用图文的形式展现在群众面前,传递了向上、向善、向美的正能量,成为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 制定“村规民约”、推行“文明积分制度”、建立“爱心美德公益超市”……上梅乡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让文明得以彰显,和美新风得以培育和传递,探索成立红白理事会,构建“管理员+宣传员+督导员+服务员+N员”的管理模式,已引导红白事简办60余场;并积极开展“道德模范”“星级文明户”等精神文明建设典型评选工作,依托各行政村设立11个红黑榜,截至目前已上榜典型案例80余件。 砥砺初心,汇聚文明力量 “老李,春节快到了,我们又来探望您啦!来陪您老人家过个小年,看看今天有什么可以为您做的……”“你们有心了,这个年过得很开心、很满足。”今年春节前夕,上梅乡下阳村党支部书记刘牵花带领工作人员走访慰问村里独居老党员,为他们整理房屋、清洗衣服、拉拉家常,还带去了油米面等生活必需品,让老人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组织的温暖。这只是上梅乡志愿服务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上梅乡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广场等基层公共服务资源,已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文明实践阵地100%覆盖;并成立13支服务队200余名志愿者,针对不同受众需求搭配文艺演出、爱心义诊、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已开展孝亲敬老、党建联建、美丽庭院等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30场次,惠及群众1.1万余人,形成一批有能力、有热情、靠得住、敢担当的志愿服务生力军。一个个创新阵地、一次次暖心服务、一桩桩惠民实事,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 一幅幅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美丽新农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下一步,上梅乡将继续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聚焦群众所想、所需、所盼,积极探索“党建+”模式,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精神深入人心,让文明浸润乡土、文化滋养乡情、文明新风传播千家万户,推动乡村文明不断焕发新气象。(中共武夷山市委文明办 杨英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