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珠:既为师者,亦为使者

2024-01-02 18:03:29 来源: 南平文明之光  责任编辑: 陈艳  


黄锦珠,女,建瓯市第二小学德育处副主任 。2021年8月20日,当接到被组织选派去援疆的消息,黄锦珠第一感觉是幸运。当她怀揣梦想,挥手告别八闽的父老,步入木垒的群山间,她就已下定决心,要为建设和发展新疆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光和热。从清新福建,到花儿昌吉,从朱子故里,到西部庭州,本在建瓯育人,又到昌吉援疆。八千里路程,五百个日夜,这就是福建省第八批援疆专技人才黄锦珠的援疆之旅。

行走在希望的雪地上

一说起援疆,黄锦珠就有说不完的话。在南平土生土长的她,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北方的严寒天气。2021年11月中下旬,木垒迎来一场特大暴风雪,那天黄锦珠早早就穿好棉衣棉裤赶到学校上第一节课,但还是不小心摔了好几跤。当一身狼狈的她赶到教室里,孩子们立刻围了上来问她,“黄老师,您冷不冷?摔跤疼不疼?”黄锦珠当时特别感动,她连声说,“没关系,老师不冷、不疼,我们福建援疆人都是不怕摔的。”那天雪特别大,但黄锦珠的心特别温暖。

课后,她写了一首小诗,里面有这么几句话:“大雪纷飞,赶紧穿上羽绒裤,向学校出发。行人稀少,再次滑倒,不禁对自己灵魂拷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带着“援疆三问”,不惧摔打的黄锦珠很快克服了进疆的种种不适,投入到紧张的援疆教学工作中。平日里,黄锦珠认真做好木垒县第三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在班级率先开展“经典诵读朱子诗文”活动,结合学生特点开展“我手写我心”记日记活动、“小胡杨爱阅读”语文实践活动。2021年10月,刚进疆一个月的黄锦珠就积极联系后方,通过福建教育云平台成功在受援学校木垒县第三小学开展2021年度福建省第十场“推进集团化办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教学开放活动,让受援地的老师们听到了来自福建的好课程、好讲座、好理念,有效提升木垒教师业务水平。在那首诗的最后,黄锦珠写道:“哈,原来我们正行走在希望的雪地上呢!”

既为师者,亦为使者

南平是儒学大师朱熹的故里,延绵800多年的朱子文化,深深影响着闽北大地。闽北也成为朱子理学萌芽、发展、集大成的文化圣地。对于自己的援疆定位,黄锦珠并没有局限于当一名教书育人的师者。作为一名来自朱熹故里的人民教师,她觉得,自己更是一名沟通南木两地传统文化交流的使者。在福建省援疆南平分指挥部的统筹部署下,黄锦珠积极推动“朱子文化进校园”,参与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报道等过程,身体力行传承朱子文化。

暑假本来是老师休息的时间,但她又投身到繁忙的两地交流中。2022年的7月4日至12日,在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挥部和南平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建瓯市教育局和木垒县教育局联合开展的南木两地学校手拉手共建“朱子文化”主题研学活动成功举办。在一周多的时间里,黄锦珠带着木垒县第三小学的20名师生与建瓯市第一小学的师生一起,在南平寻大儒朱熹,品理学精髓。

看着两地少先队员们在书院内共同吟诵朱子诗词,一起向朱文公像行“敬师礼”,一起表达对先贤朱子的崇敬,黄锦珠感到无限的欣慰。

感怀林公,续写边塞新曲

朱子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木垒,闲暇时间,黄锦珠最喜欢的就是去看看坎儿井。180年前,被谪戍新疆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没有怨天尤人,仍然心系百姓,在新疆地区大力推行建设坎儿井,使大片荒漠变绿洲,故当地群众把坎儿井称作“林公井”,这也为新时代一批批福建援疆人在新疆树起了一座永远的精神丰碑。黄锦珠说,看看坎儿井,想想林公精神,时时重走林公路,心中自有援疆情。


在2022年6月中旬,黄锦珠老师代表木垒县教育工委参加了州党委组织部和州党委教育工委开展的微党课比赛,她作了题为《立足岗位做奉献,援疆情深育新人》的讲演。她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响应国家号召是我的义务,能为祖国边疆奉献微薄力量是我的光荣。向西、向西,西出阳关,踏着前辈的足迹,肩负组织的重托,援疆干部们身赴新疆开始艰苦创业,成为传递国家政策的“使者”,成为新时期“边塞新曲”的续写人。(供稿人:建瓯市委文明办 汤维明)


文明聚焦
区县动态

顺昌县开展爱心衣物捐赠活动

​12月1日,顺昌县妇联联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直机关党工委、城 …

文明旅游
道德模范
文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