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英,男,1963年1月出生,建阳区童游街道水东村一个普通的村民。做为家中的长子,因父亲得了膀胱癌丧失了劳动能力,家庭陷入困境。李珍英从11岁起就早早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担。40多年来,他对上孝顺父母,对下照顾好四个兄弟姐妹,撑起一个贫困的大家庭。 大哥的担当 提起李珍英,村里无人不晓。做为长子,从他11岁起因父亲得病,他就离开学校到生产队打杂,每天挣三四个工分,帮助母亲维持生计。渐渐地长大后,白天到生产队参加繁重的劳动,夜里常到医院精心服侍生病的父亲,在家还得照看年幼的弟弟,他默默地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22岁那年,李珍英与妻子张碧兰结婚。婚后李珍英种菜,张碧兰卖菜,照顾弟弟,孝顺公婆,妻子成了他有力的帮手,但日子依然过得紧巴巴的。二弟、三弟逐渐长大要结婚成家;四弟、五弟正上中学;经过十几年的治疗,父亲的病情得到缓解,但小病不断;母亲身体也不好,胆结石、白内障、腰腿疼……住院是家常便饭。一家的收入仅靠种菜买菜所得,沉重的经济负担像山一样压在李珍英身上。但越苦越累,李珍英更孝敬父母,关爱弟弟,苦活累活抢在前面,好吃好穿尽量让给父母、弟弟。 尊老爱幼 邻里和睦 李珍英的孝顺、担当、付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李家的晚辈。每次父母住院,几兄弟总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妯娌们送饭、洗刷、陪夜安排得有条不紊;有好吃的,兄弟几个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孙辈们也特别懂事,平时对爷爷奶奶嘘寒问暖,变着法儿逗老人开心。老五李再中,为了父亲能开心一点,特意在电脑维修店里,为父亲安放了一张棋桌,附近的退休老人常到这儿下棋、聊天。李珍英的大女儿李勤华从小从父亲身上体验了尊老爱幼,读大学时就入了党,毕业后考上公务员。每次回家,李勤华总给爷爷奶奶零花钱,买来好吃的孝顺爷爷奶奶。76岁的老母亲谈起自己的孩子、孙子,脸上洋溢着自豪和甜蜜。 “李家人不仅和睦孝顺,也特别明理,支持村里的工作。”水东村村两委干部一提起李家,赞不绝口。李家老屋建于60年代,地势低,下雨积水,周围都是楼房,于是李珍英向村里申请了一块宅基地,刚打好地基,就接到童游街道通知,宅基地和老宅都属于政府规划范围,不得建房,等待征迁。李家人二话不说,就停止了施工。2014年,水东村新农村建设,毁坏了李家的大片菜园,得知原委后,李珍英觉得村里的事才是大事,只字不提赔偿事宜。一个21口人的大家庭,几十年没有争吵,没有纠纷,其乐融融,浓浓的亲情感染熏陶家里的大大小小。2015年,李珍英这个大家庭被南平市评为“孝老爱亲”最美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