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佶喆,男,中共党员,南平市建阳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刑事审判庭庭长、一级法官。 从事法院工作26年来,黄佶喆始终对审判事业充满热爱,信念坚定、忠诚为民,秉公执法、甘于奉献,精通业务、从严律己。他先后被授予“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工作者”“全省法院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全省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先进个人”,个人立三等功1次、记嘉奖3次,负责的刑事审判庭2次获评“全省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立集体三等功1次。 坚守初心、勇担使命。黄佶喆始终把好理想信念的总开关,从不放松自我要求,对组织部署的任务从不讲困难、不提条件、不发怨言。敢于同黑恶势力作斗争,个人办理的涉黑涉恶案件位居全市基层法官之首,数量多、效率高、质量好。在办理一起重大涉黑案件中,持续高强度工作导致喉咙“失声”,但到医院注射喉咙“封闭针”后以顽强精神圆满完成审判任务。事发当天上午,虽已感觉身体不适,但仍坚守在岗,确保庭内最后1件涉恶案件顺利完成庭审。他的感人事迹,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坚守初心、顽强奋斗、无私奉献、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品质。 牢记宗旨、心怀大爱。黄佶喆始终牢记司法为民宗旨,心系百姓,情牵群众。在一起交通肇事罪案件中,因被告人在十年前有前科,公诉机关未提出适用缓刑的建议。看似一件十分简单的案件,但在送达起诉书时被告人苦苦恳求,他便深入走访,了解到被告人前妻因为一场重病失去自理能力,其虽已离婚但仍然承担起了照顾前妻的重任,而那部肇事车和运输工作,就是他们生计来源。考虑到这一情况,综合被告人在事故中没有其他加重情节,经调查评估无社会危险性,黄佶喆依法适用缓刑,既让被告人可以继续照顾前妻,也让其有一次矫正改造的机会,取得良好的办案效果。 敢于担当、甘于奉献。黄佶喆始终对审判事业保持着一份挚爱,作为庭长,他带头办案,挑难案办,被身边同事称为“老黄牛”。2016年以来他办结各类刑事案件400多件,数量和质量都位居全市刑事法官前茅。他常把“最难啃的硬骨头”留给自己,庭里受理了2件涉黑组织犯罪案件,两个案件卷宗近300卷,时间紧、涉案人数多、关注度高,院领导担心办案的质效,他说“不用担心,有我呢!”主动承担了这2件涉黑组织犯罪案件的审理工作。其中,吴某、卢某某等人涉黑组织犯罪案件,第一次开庭时间就长达4天,每天从上午8:30持续到晚上10时,判决书280多页,凝聚着他十几个不眠之夜的努力和艰辛。 诚学精研、真抓实干。黄佶喆勤于学习、乐于钻研、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在长期刑事审判工作中练就过硬本领。在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中,他结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大胆探索在同一普通程序中采取简化审和普通审相结合的方式审理案件,大大提高了庭审效率。在姜某某等16人涉黑案中,卷宗材料多达121册。黄佶喆在庭审中采用了该模式,原计划10天左右的庭审任务,仅用了4天半便完成。为破解“案多人少”的矛盾,他大胆尝试刑事速裁格式化审判模式,对轻刑案件适用“表格式”刑事判决书,极大提高了此类案件的办理质效。自2020年4月启用该模式以来,已累计发出“表格式”刑事判决书174份。 从严律己、公正司法。黄佶喆始终廉洁自律,告诫自己和身边人要严守纪律规矩,做到铁面无私。他严守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不仅自己在办案中杜绝人情干扰,而且也从不干预过问他人办理的案件。他的亲戚曾因职务犯罪被逮捕,案件在异地审理,虽然他与承办该案的法官相识,但面对亲戚的请托,不为所动,从始至终都未向承办法官打听案情、请托说情。黄佶喆对庭内干警管理极其严格,每次都强调有人打招呼必须要报告,自觉为律师执业提供尽可能的便利,依法保障律师依法执业权利,与律师保持“亲”“清”关系,被律师称为“请不动”的法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