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城县博物馆库房里,有一间简陋的值班间,里面的设施看起来有些陈旧,只有一张床、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视,但这里却是县博物馆馆员赵真友守护文物的“主战场”。因为文物库房保卫工作需要,自2008年以来,除偶尔参加省市的学习和会议请同事代班外,每晚8点到次日早上7点,赵真友一直坚守岗位,看护库房整整13年,寒来暑去、假日春节,从未脱岗。 虚心拜师 默默奉献 1982年,赵真友因喜欢写作,投稿登报结识了县文化馆第一代考古老师赵鸿章。恰逢县文化馆开始征集文物,赵真友主动将自己平时收集的20多件文物捐献给文化馆,这一举动得到赵鸿章的器重,从此迈开了学习文物知识的第一步。当时,赵真友在水北街镇大河伐木场当护林员,赵鸿章委托他配合村里义务管理看护大口窑,同时要求他因工作性质保密,不得对外张扬。于是,赵真友默默无闻,坚持义务管理看护大口窑9年,直到工作调离水北街镇为止。9年间,他得到了赵鸿章的精心指点和传授,初步掌握了陶瓷器物的辨认知识,为后来在博物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97年,赵真友从大河伐木场下岗,租用了县园林处的一个花圃,夫妻俩从事花卉事业,收入也不菲。2007年的一天,正在种花的他接到县文化馆的电话,请他帮忙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本就喜欢研究民俗文化的赵真友,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和文化馆的同事上山下乡爬山越岭,用近一年时间完成了20余项非遗调查,并将文字材料妥善整理成册后,正准备继续回花圃的赵真友再次接到县博物馆的邀请。原来,刚刚成立的县博物馆急需人手,而在文化馆协助工作期间,表现积极且认真负责的老赵被选上了。喜欢文物,更喜欢考古的老赵,一想到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县里文博事业尽一份力量,非常激动,再次愉快地答应了,就此成为县博物馆的一名聘用人员。 守护文物 恪尽职守 因为热爱,所以无怨无悔。无论是考古发掘、资料整理,还是安全巡查,库房看护,哪里有需要,同事们都叫上他,他也做得心甘情愿。十几年来,他和同事们先后完善了全县859处文物保护点的各种资料,通过宣传动员,向社会和收藏界同仁征集了各类文物200多件,根据文物保护的实际经验于2014年和2016年分别编制印发了《浦城县文物安全标准化建设制度汇编》和《浦城县文物消防安全管理》两本书,达30余万字,被闽北文物界作为样本。近年来,他还和同事一起完成了《浦城县博物馆文物精品一百件》画册和《浦城文物》的编辑。 “对于文物的热爱,不在乎自己的拥有,而是在于保护。文物的事,是文物工作者的事,把浦城的文物保护起来,完好地交给子孙后代,是我们文物工作者的责任。”赵真友如是说。2014年,他把自己家珍藏的一对青田石狮(时价1.6万元)和一对民国青釉莲花大缸(时价2千元)无偿捐献给博物馆永久保存,这一举措引起社会反响,不少文物收藏者纷纷向博物馆捐赠文物达几百件。 浦城是文物大县,不少文物散落民间,不为人所知,把这些散落民间的文物找出来,让它们重放异彩,是文物工作者的责任。但寻找文物,需要灵感和眼光。在一次调查中,赵真友在一个老农的辣椒地旁偶然发现了一块条石,直觉告诉他,这块石头不简单,经过不断和老农交流沟通,终于以100元钱买下,并将它送到博物馆。经省上业内专家鉴定,这是青铜时代的石锛(磨制石器类的一种,装上木柄可砍伐,可挖土),为目前福建省发现最大的一块石锛。 发现文物,研究文物是文博工作者的天职,守护文物比职责更重要。10余年来,赵真友一直坚守岗位,每晚和不会说话的文物为伴。虽说孤独,但夜深人静时,他认真读书,钻研文物后面的故事,不断给自己充电。通过读书和研究,他熟悉掌握了闽北和浦城的典故以及民风民俗。近年来,他先后在《闽北民俗》《武夷山文化研究》《福建宗教》《血脉闽北物质文化遗产》《浦城时讯》等刊物发表了大量作品,从一个初中勉强毕业的伐木工人成功转型为“武夷文学研究院研究员”,“南平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浦城县政协文史研究员”,这一切和他个人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 刻苦钻研 老骥伏枥 赵真友珍惜荣誉,除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他还是个义务好导游,优秀讲解员。每逢县里各部门请来的嘉宾需要了解浦城文化,风土人情,历史人物和自然景观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博物馆“赵老师”。他凭着扎实的文化基础,通俗的民间语言,亲切的互动技巧,把客人们带进了“穿越历史年代,面对历史人物”的境界,使客人们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盛宴,久而久之,他获得了“免费导游、流动资料库”的美称。 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赵真友,更加勤奋于博物馆工作。他致力于扶持乡村文化建设,努力帮助乡镇培养农村文化协管员。近年来,他积极协助仙阳镇,水北街镇、富岭镇、枫溪乡文化站收集整理历史文化资料,布置安排版面内容,和同志们一起完成了富岭匡山综合展厅,枫溪岱后革命历史文化展厅,仙阳镇章家岭文化展厅的布展设计。 “承前启后,任重道远”,这是赵真友的老师赵鸿章先生送他的八个字。如今,赵真友正以不懈的努力,从书海里翻阅,从民间去寻找,撰写了大量濒临失传的文化遗产资料。他今后的愿望,是继承恩师赵鸿章先生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对有志于文博事业的年轻人多加辅导帮助和支持,带出一批文化、文博事业的接班人,守护好前辈们留下的珍贵财富,让浦城的文博事业更加欣欣向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