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南平频道 > 南平文明之光 > 志愿服务 > 正文

建瓯志愿者为浙大团队承担国家研究方言学课题献智

2022-03-29 17:34:03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王俊杰  

东南网3月29日讯(范小辉)日前,浙江大学方言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庄初升教授率领4位研究生和1位博士后,带着国家经费课题《建州方言研究》,到建瓯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工作;曾耗时六年、自费撰编出版175万字工具书《建州方言白读与文读词组语音汇注》的建瓯市政府办公室退休干部、志愿者吴雪灏应邀配合。 

庄初升教授团队对建州方言的音韵特点、语音描写、词义探究、语法类型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其中对方言词汇探矿掘宝尤深尤广。例如普通话中的词汇“生气”,就挖掘到了“烧色(方言音:qiào、sé)”“烧疤(方言音:qiào、bà)”“急骚(方言音:gié、sào)”等不同的表达词汇,又如通话中的单字词“婆”,只有一个读音“pó”,而建州方言则根据发声人的心境,分为“褒义音”bǒ,如太婆、妗婆、姑嫲婆、姨嫲婆等,“贬义音”bo,如花婆、化吃婆(即乞丐婆)、发癫婆等等。收获满满。他们由衷地感到:不入民间,难遇高手;不入市井,难掘宝藏。

庄初升教授承担过很多国家级汉语方言课题项目的研究,到过许多地方,了解不少历史文化名城的评鉴、验收,同利用方言展显历史文化有关,它能在要求古城存留保护好原有硬件要素的基础上,增强当地文化综合实力,让历史文化古城增辉添彩,尤其是能让四、五线古城凸显城市竞争力。他认为,全国学术实力雄厚高校承担的方言课题研究项目,只是对己经淡出现实和濒临消失的方言,进行抢救性的挖掘、搜集和研究,把语音(包括发声口形)、词汇、语法等音像拍摄、记录下来,存留在纸质与电子书籍以及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的音像库里,为开发利用提供语料,为后人对今后可能发生变化的音韵进行考古辩析;至于不同地域的方言,能否传承,要看当地千家万户是否交流使用,尤其是青少年能否听、说、写。最能表现当地语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方言,其传承与保护的职责,是当地政府和民众的义务,要像广州、福州、泉州、绍兴等地那样,在招录学校文科教师方面,优先录用会说、会写当地标准正音、正字的同等条件人选,以利于方言进校园,让方言类曲艺、说书、戏曲、歌曲、谣谚、诗词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中能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使方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传人不致断层、断代、消亡,能够后续有人、薪火相传。

文明聚焦
区县动态

建阳:致敬最美逆行者!

有这样一群人,你归家门,他们赴疫区。为人民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他们 …

文明旅游
道德模范
文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