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男,1981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福建省建瓯第一中学党委办副主任、段长。该同志先后荣获建瓯市优秀人才,建瓯市优秀教师,建瓯市“教学能手”,南平市骨干教师等称号。任教17年,连续16年获得建瓯一中优秀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比武多次获得华东地区、省、市一等奖;指导学生获得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省一等奖、二等奖近40人;多次开设省级、南平市级公开观摩课和南平市、建瓯市级讲座;多次主持课题和撰写CN论文。 守初心,扎根建瓯教育 2005年9月他从武汉来到南平,成为建瓯一中一位普通的生物教师。离开家乡转眼已17年,与亲朋好友聚少离多,更多的是扎根建瓯教育一线,为建瓯的教育事业奉献他的青春年华。 工作平凡也很琐碎,忙碌也很辛苦。他在工作中服从学校的安排,即使家庭重担与学校重任交织,也从来没有向学校提出特殊照顾。2014年9月,女儿不满4岁,他担任高三重点班班主任,妻子也接到通知,承担高三两个班级的工作量。作为高三班主任,每天全心围绕学生转,唯恐一位学生掉队。每晚10点半自习结束回家已是常态,若遇到妻子也有晚自习,就把孩子带到办公室。在生活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他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上好课、教好书,在各项本职工作中履职尽责,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未缺席一次早读课,从未因私向学校请过一次假。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随之武汉封城,春节不能回武汉。而在湖北居家不能外出的4位老人却叮嘱他们一定积极配合疫情防控要求。在上网课之余,他积极担任小区防疫志愿工作者。2021年疫情后的第二个春节,学校提倡就地过年,教师责任重大,为配合防疫需要,他们一家又放弃回家团聚的机会。 能吃苦,站好三尺讲台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由投影仪、音响设备、屏幕等多媒体技术到Flash动画软件的应用,从单一的PPT投影到集多种互动功能为一体的希沃,无不为课堂提供了更好的教学环境。但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他始终认为一切技术均为手段,在“求变”的同时,“效率为王”不能丢。在课堂上,哪怕是练习课,他也会精心设置板书,让学生随时明白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抓住关键,思维在板书导引下不断得到发展。多年的经验使他每年在研究高考试题,板书的同时,高考真题往往能信手拈来,契合课堂上板书的关键点;有时临时发挥生活中的现象,变生活中的思考点与板书中的重点关联起来。还用不同颜色粉笔逐一圈点批注。他说也不记得从哪一年起,所任教年段均有学生“求李涛老师上课板书笔记”之语,这也更让他在坚持一手粉笔字板书的授课之路上,持续提高课堂效率。 能担当,勤于班级和年段管理 “这么多事情,你忙得过来吗?”“涛哥走路的速度真快!”面对老师们的玩笑,他总是微微一笑。每天早上,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年段广场上,及时了解学生到校的情况。不仅如此,也需时时处处了解年段学生的动态,心理的、卫生的、习惯的,都得关注提出解决方案;尖子生培养、中等生拔高、学困生帮扶,必需因材施策;学生活动会场布置、学习氛围营造、贫困走访,均要考虑周全。 2020年春季,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一些贫困家庭的学生家里不具备上网课的条件,他作为年段长和班主任通过电话细心询问了11位贫困家庭存在的困难,当了解到小松镇某同学因家庭贫困,家中没有网络,导致无法上网课,他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反馈,并协调电信部门赠送流量,解决了贫困学生上网课的燃眉之急。 带队伍,常抓教研工作 如何为学校沉淀一支更优秀过硬的生物教师队伍?他也一直在积极努力探索。 为了带领教研组坚持创新,积极走出学科特色。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课堂知识,除了在学校实验室做实验以外,他还带领全组的老师组织学生一起到户外去种植萝卜、豌豆、西瓜等,开展实践型生物课堂教学研究,并成功开设户外省级公开课,得到相关专家的一致好评。 在学校总部署下,他严格落实常规教研,定期开展活动,按质按量实施教研计划,指导本组青年教师科学备课,规范教学设计,优化授课内容,开展广泛的听课评课活动。另外,活动安排上,他带领本组老师认真学习钻研高考考点考题,并在每周教研活动中开展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解读,安排生物组老师分专题解读,并组织大家共同探讨。 教研工作普普通通,他却抓得实实在在,他坚持每个老师都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把教研成果融入课堂并分享给学生。“独行快,众行远”,在学科上积极贡献大家的智慧,思想碰撞交流,团队力量才会发挥到极致。 如今,他在教师生涯中已经走过了17个春秋,并始终践行立德树人的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他说:“我愿甘当一个小小的细胞器,微小,却在整个生命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