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组: 您是怎样看待习近平同志这些优秀品质的? 王一士: 我认为,一个人只要注意学习,学问是可以学到的,但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和高尚品德,却要有优良家风的熏陶,并经过长期磨练才能形成。 习仲勋同志是我非常景仰的一位老同志。上世纪90年代,我只要到深圳就会去看望习老。他要求很严格,不允许访客带礼物。1999年1月6日,我去看望习老,特意给他带了一块牌匾,上面写着“正大光明” 4个字。我觉得这4个字特别有意义,是习老一生的写照。他70多年的革命生涯,浓缩起来就是“正大光明”这4个字。习老看到牌匾上的这4个字,很高兴。齐心大姐也赞同,她很平静而又朴实地对我说:“确实,他一辈子没整过人,而且在那个年代,他还保护了很多干部。” 事实上,了解习老的人,了解习家家风的人,也就会理解习近平同志为什么会这么出类拔萃。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我认为,他的家风带给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采访组: 习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以后,您和他有哪些联系? 王一士: 习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后,我给他写过4封信,都是肺腑之言。我们相处、共事多年,我对他比较了解,我觉得他这样杰出的干部,到中央工作是非常合适的。他从知青到大队党支部书记,到清华大学、中央军委办公厅,再到正定、厦门、宁德、福州和福建省,是一层一层踏踏实实干上来的。他来自基层,来自群众,来自实践。所以,他所有的讲话都很接地气,很朴实,没有大话、空话,也没有什么华丽的修辞。 2008年,我到北京观看奥运会闭幕式后,去看望他。他当时已经是国家副主席了,办公室非常朴素,陈设也非常简单。我们聊了大概40分钟时间。他关心福建的发展情况,还询问过去老同事的近况。 采访组: 请您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的治国理政思想,谈谈您的感受。 王一士: 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一直关注着习近平同志的历次重要讲话,关注着他提出的一系列治国方略、执政理念,深深感受到习近平同志对历史担当、对人民负责的胸怀和气度。 他凝聚全党全社会力量,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清醒判断国内外形势,锐意改革,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作出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他以极大的气魄,铁腕反腐,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力挽狂澜,使全体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受到极大的警醒、警示、警戒,深得党心和民心。他以卓越的胆识进行史无前例的军改,力度之大、难度之高、情况之复杂,都是空前的。他提出强军思想,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他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建设作为执政党能否长期执政的根本大事来抓。他提出“四个自信”,是用事实来说话的。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全面小康,世界上还有哪一个国家能做到?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生动的体现。 习近平同志的语言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他是从基层一步步干上来的,最了解民情和民心,他讲的都是群众一听就懂的语言。比如,讲到体制和国情相适应的问题时,他用“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作比喻,语言平实,富有哲理,意义深远。 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开拓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格局,党心、军心、民心得到极大提振。照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大有希望,将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