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福建(三):“近平同志既有启民心智的魅力,又有知民冷暖的情怀”

2020-07-27 15:28:10 来源: 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 王俊杰  

采访对象:王建双,1936年12月生,福建翔安人。曾任福建省轻工业厅副厅长、厅长,1987年任厦门市委书记,1990年任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93年任省政府常务副省长,1998年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3年任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9年退休。

采 访 组:邱 然  陈 思  黄 珊

采访日期:2017年6月9日初访,2019年8月29日再访

采访地点:福州芳沁园,福州西湖大酒店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您任厦门市委书记,那时他给您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王建双:1987年1月,我到厦门市任市委书记,第一次见到习近平同志。那时候他30岁出头,一年半之前从河北省正定县来厦门任市委常委、副市长。由于他是中央领导同志的子女,有些人就有顾虑——他会不会盛气凌人、居高临下?他会不会有优越感?办特区,有很多旧体制要打破,有很多旧机制也需要转换,他这么年轻,到底敢不敢碰这些旧体制、旧机制呢?所以很多人一开始对他保持一种观望的态度。

但通过接触,习近平同志为人平实可亲的风范、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很快使大家打消了之前的顾虑。我那时刚刚上任,对厦门的具体情况还在调研、探索阶段。在与市委班子成员交谈过程中,我感到习近平同志的战略思维能力非常突出,他的一些战略思考当时给我的启发很大,印象很深刻,现在还记忆犹新。

办经济特区要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很多,但其中有两个根本性的问题:一是制定一个发展战略来引领经济特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对体制机制进行改革,以适应经济特区发展的需要。习近平同志抓这两件大事,在对这两个问题的研究、探索和实践上花了大量心血,也显示出他非凡的组织领导才能。

采访组:请您详细谈谈习近平同志制定厦门发展战略的思路和过程。

王建双:1986年8月,厦门成立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办公室,着重研究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市委安排习近平同志抓这件事。他认为,要制定出一个能够引领特区健康发展的战略,必须组织全国有关的专家学者、高校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进行系统的研究。他把这个课题分为21个专题,邀请中国社科院、中科院南京地理研究所、厦门大学等单位分别承担,有100多人参与研究。他还亲自带领课题组的同志到北京,向于光远、刘国光等专家学者请教,请刘国光同志来厦门调研指导。此外,他还带领课题组的同志到新加坡考察办自由港的经验。

我到厦门工作后,跟正在主抓战略研究的习近平同志作了一些交谈。他说:“办特区大家都有积极性,你也想做,他也想做。我们办特区没有经验,但是战略方面的几个大问题,我们必须搞清楚,必须有一个通盘的考虑,一个清晰的发展思路。”“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来看,世界经济重心会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厦门历史上就是太平洋西岸很重要的港口,厦门的发展就要和当前的这个经济发展趋势契合起来,在这个基础上考虑和制定战略。”我感觉他说得非常好。

他还对大家讲,厦门的发展战略应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第一,要弄清楚中央为什么要在厦门办特区,这是战略定位问题。第二,要弄清楚我们办特区的有利条件。第三,要弄清楚我们的战略指导思想。第四,要考虑清楚我们要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第五,发展模式明确了以后,我们的发展目标怎么定,应该有一个总体安排。目标定出来以后,要分阶段地发展,要选择重点,不是全面出击,而是要一步一步向前推进。最后,就是制定战略对策。

在制定战略过程中,习近平同志的逻辑非常清楚,思维定位也很准确,他让科研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相结合,深入调查和反复论证相结合,定量测算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紧密构建了一个系统工程,很好地完成了《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研究任务。1988年3月召开论证会,有50多个单位和1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论证。

《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特区最早编制的15年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厦门发展的总体设计,提出的战略指导思想、发展模式、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实施对策,为厦门经济特区发展指明了方向,保证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沿着中央指定的方向健康前进。今天回过头来看,这个规划确实对厦门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出的一些思路到今天也是先进的。

1  2  3  4  5  


文明聚焦
区县动态

顺昌县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有的为群众理发,有的为群众量血压、有的向群众发放 …

文明旅游
道德模范
文明展示
文明湖里 集美文明网 晋江文明网 文明台江 连江文明网 福清文明网 龙岩文明网 邵武文明网 南平文明之光 莆田文明网 三明文明网 泉州文明网 漳州文明网 厦门文明网 福州文明网 福建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